新班子治国理政六个鲜明特点

发布日期:2014/6/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论坛》

韩庆祥

  透过习近平系列讲话,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治国理政具有新思路和新特点。这就是:在“发展起来以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已进入表达诉求、矛盾突发和攻坚克难期,这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开始直面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难题和问题,并力求为解决这些矛盾、难题和问题提供一整套制度设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做大蛋糕、组织动员与威权体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想,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并全面开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这可谓“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本质特征,就是“做大蛋糕”①“组织动员”与“威权体制”。

  一般来说,在现代化的起飞阶段,首要的任务都是创造和积累社会物质财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对具有“时空压缩”特征的中国来讲,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更为迫切。于是,基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我们党把这一阶段的根本任务确定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即首先“做大蛋糕”。

  而“做大蛋糕”,既需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又内在需要威权体制,因为这种体制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办大事,如此才有利于实施赶超战略。

  由此,做大蛋糕、组织动员与威权体制,就被突出出来了。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公平正义与治 理现代化

  “蛋糕做大”以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相对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被邓小平同志形象地称为“发展起来以后”阶段;被普通民众通俗地唤作“公平分配蛋糕”阶段,被十八届三中全会凝练地概括为“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阶段,而学界,则在本质上将其归纳为“表达诉求、矛盾突发、攻坚克难”阶段。

  表达诉求、矛盾突发、公平正义与治理现代化,可谓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第二阶段的本质特征。

  “发展起来”即“蛋糕做大”以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了表达诉求期。如今,民众多在表达各种各样的诉求,如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参与诉求和公正诉求等,群众维权、协商民主、网络参与等现象的兴起,就是如此。

  民众表达诉求需要合理满足。满足,则需要主观与客观条件。然而在当下,不仅在客观上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资源配置不够公平;而且在主观上,大众的文明素质也并不高,如多是讲权利很少讲义务,多是讲利益很少讲担当,多是讲民主很少讲法治,多是讲自由很少讲纪律,多是讲自主很少讲责任,多是讲个人利益很少讲公共利益,多是讲索取很少讲奉献,多是讲表达诉求很少讲合理合法……结果就是,民众日趋觉醒和增强的诉求,很难真正或完全满足,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进入矛盾突发期。

  这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一个人只为肚子而苦恼的时候,往往只有一种苦恼,而当肚子的苦恼解决之后,却有无穷无尽的苦恼。“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就是如此。亨廷顿曾指出,现代化会伴随风险、引起不稳定。②甚至有的思想家认为,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会进入“风险社会”。

  面对矛盾,我们的很多官员还缺乏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遇着矛盾绕着走,甚至回避和掩盖矛盾,结果使矛盾“堆成山”,积重难返,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严重阻碍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因而,这一时期也是攻坚克难期。

  如何真正破解“表达诉求、矛盾突发、攻坚克难”阶段的难题?首先要推进“领域分离”。现代化进程一定意义上就是“领域分离”进程,在现阶段的中国,就是实现“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市场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会逐渐增大,产生“水涨船高”的效应,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随着“领域分离”,也会发生“力量转移”,即由注重国家统治或政府管制的力量,逐渐走向注重政府的制度力量及法治力量,注重市场的自主力量、社会的自治力量、公民的能力力量,以及它们之间整体共治的力量。最后,这会推动社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这种转变将集中体现在:由威权体制走向注重党领导下的制度治理尤其是法治治理(“法”治);由政府管制走向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政”治、社会“自”治、公民“能”治的协同治理(“共”治);由注重国家权力走向注重国家治理能力(“能”治);由注重等级走向注重公平正义(“正”治)。

  这种治理结构转变,本质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核心就是坚持党领导下的法治、共治、能治和正治的有机统一。显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在我国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有利于尊重民众诉求、化解矛盾和攻坚克难,试图为解决影响中国发展的“命运性问题”提供一整套制度设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的实质。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一个特点

  新班子就职正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这是我党执政征程上的又一历史新起点。这一历史新起点蕴含着的历史新特征,就是前述“表达诉求、矛盾突发、公平正义与治理现代化”。与此相应,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治国理政具有新思路新特点。

  第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表达诉求、矛盾突发、攻坚克难期”,新班子要打的“铁”非常坚硬。这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总背景。在这一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在其中,也要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而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伟大梦想”而奋斗。在这“三个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要面临一系列矛盾,也要破解发展问题、稳定问题、影响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等难题,还要破解“四大危险”。由此,新班子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一个特点。

  具有“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二个特点

  第二,敢于直面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难题和问题,敢于啃难啃的硬骨头,敢于打坚硬的“铁”,这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突破口。发展一般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注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二是注重破解“四个伟大”③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潜绩”。新班子注重第一种思路,但更加注重第二种思路,即直面并注重破解当今我们前进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所谓现实问题,不是一般问题,而是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命运性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问题、稳定问题、影响发展和稳定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问题、利益固化藩篱问题和“四大危险”等五大“命运性问题”。具有“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二个特点。

        全面深化改革,并为解决矛盾、难题、问题提供制度设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三个特点

  第三,解决这些矛盾、难题和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在本质上就是要解决矛盾、难题和问题的。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矛盾、难题和问题,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切入点。不破解这些矛盾、难题和问题,会影响发展和稳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当代中国命运。由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要言之,今天我们所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一种“事关中国命运”的“治本性”改革和“命运性”改革。这种改革在总书记的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改革总目标,就是为解决这些矛盾、难题和问题而顶层设计出来的。这个总目标,既是新班子在坚定制度自信的前提下治国理政的根本路径,也是破解矛盾、难题和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党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摸索出来并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并为解决矛盾、难题、问题提供制度设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三个特点。

  在凝聚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科学谋划改革,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四个特点

  第四,十八大以来,新班子积极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准备,精心论证并作出科学的总体部署。针对当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领域的状况,针对在改革问题上一些人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信心还不够坚定、合力还不够凝聚等,新班子主要采取四条基本路径:在经济上相对强调“稳”,强调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稳中求进;在政治上强调“硬”,强调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硬在凝聚等,树立中央的权威;在文化上强调“导”,树立正确导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社会上强调“聚”,注重汇聚社会正能量,凝聚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这是行动纲领和工作重点。在凝聚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科学谋划改革,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四个特点。

  围绕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调整机制进行治国理政,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五个特点

  第五,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注重从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调整机制入手进行治国理政。这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核心。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总的或本质性问题。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核心和规律。发展,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稳定,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改革,涉及到社会发展的调整机制。这三种机制是人类社会赖以运行和发展的最根本、最普遍的机制。一个社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调整机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也要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解决好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调整机制及其优化、协调、配合问题。围绕三种机制进行治国理政,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五个特点。

  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六个特点

  第六,为把坚硬的“铁”打好,就必须使打铁的主体自身要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既然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打的“铁”非常坚硬,那么,要把“铁”给打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身首先要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我们党自身应主要从六个方面硬起来,即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硬在凝聚、硬在治理现代化。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班子治国理政的第六个特点。

  以上六条具有内在的逻辑,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把“四个伟大”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构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同时也具有新的特点。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博导)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