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发布日期:2014/5/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

增强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专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沈国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5月9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他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但是,人大制度的运行要根据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只有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才能增强人们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记者:所谓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您认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从何而来?

  沈国明:我认为,这取决于过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什么作用,取得了哪些成就。如果以前的成就足以达到社会成员的期望值,就会建立起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普遍自信。

  其次,自信也可以通过比较和借鉴他人的经验获得。如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其他政治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更有效率,在实现人民权益上更有保障,在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活力上更有办法,势必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人们借此会确立起对人大的制度自信。

  此外,他人相似制度运作的成败,可以对我们是否抱有和增强制度自信产生一些影响。要让人们发自内心的肯定与相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必须显示出其优越性。

  记者:结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的成就,您认为,确立制度自信有什么基础?

  沈国明:总体而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历史上又缺乏民主法治传统。这样的国情,决定了照搬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合适。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既可以发扬社会民主,又能够保证政令畅通,不致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既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保持社会稳定;既实行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又保持社会高效率。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土壤和条件下生根和成长的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证广大公民拥有和实现各项基本权利方面,在追求发展和稳定、效率和公平、民主和集中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方面,成效明显。我国在30多年里迅速地由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跃升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与人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面对的国情和取得的成绩,是我们确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的基础。

  记者:您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起普遍的制度自信?

  沈国明:人大必须因应新形势,与时俱进。首先,要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高发多发,执政党廉政建设形势严峻,很多社会矛盾和难题需要人大出手帮助解决,但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能量尚未充分释放。

  人大作用发挥得不够,就可能招致对人大制度的挑战。我们声明不搞西方三权分立那一套,这是回应挑战的一种方式,但是远远不够。行胜于言,用实际行动回应挑战,将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才是应对挑战的根本方式。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人大在立法方面,应当把提高法律的有效性作为阶段性的重要工作目标,让法律真正发挥效用。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的国家监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对行政权、司法权的监督力度,是顺应发展和社会呼声的需要。人大的监督真正管用了,人们自然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满自信。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