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思考

发布日期:2014/5/6 来源:求是理论网-《天津日报》

蒋乾麟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蕴含着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全部秘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深入理解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内涵意义,增强自觉自信,深入持久践行,事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指导下产生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英雄史观。群众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少数”和“两个绝大多数”,从根本上划清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任何革命的界限,明确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主体和目的,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进一步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实践观点,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所以也是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群众呼声、群众意愿、群众利益、群众基础等,都是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实际。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选择了自下而上的群众革命和群众路线,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对群众观点做了许多经典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7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必须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些观点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概括了群众观点的六个方面,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世纪之交,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又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

  我们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而且通过系统总结党长期以来群众工作的经验,创造性地把这一观点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切实把群众路线从理论和政策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熔铸在党的全部活动之中,确保党依靠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

  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群众路线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具独创性、永恒性的成果。群众路线在党内的提出和实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最早提出阶段。1922年党的二大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到广大群众里面去。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等。1928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同志谈话中,首先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第一次明确提出筹款等工作都“要经过群众路线”。这是在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我们党清醒深刻地认识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党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争取群众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

  理论阐发阶段。对党的群众路线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上进行阐发,是1943年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科学理论形态的重要标志。

  发展完善阶段。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邓小平对此做了进一步阐发:“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取决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就把党的宗旨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结合起来了。

  凝练概括阶段。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高度凝练概括,是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把群众路线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并概括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四大确认了这一概括,并强调“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五句话的经典表述,一直沿用至今。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生死存亡。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统一群众的意志和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个方面,都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从1949年掌握全国政权的“进京赶考”到现在,60多年过去了,我们党始终抓住联系和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老党、大党先后失去执政地位,根本原因是失去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集中反映了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实现途径。“一切为了群众”表明了“为了谁”这一根本目的,“一切依靠群众”表明了“依靠谁”这一实现途径。由此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的任务就是教育组织和依靠群众,所有决策都要符合群众意愿。延安时期,我们党作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决策,毛泽东参加普通战士张思德追悼会并做《为人民服务》讲话,就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两个典型事例。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深刻影响着党的执政使命和宏伟目标的实现。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而且为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理论与实际、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宏伟目标。

  四、切实增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自信

  要增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自信,就要充分认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要深刻认识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就要全面把握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

  充分认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今天的党群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正确,受到广大群众衷心拥护;为民族解放牺牲的革命先烈、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的英模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也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称赞。从发展趋势上看,党中央清醒认识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和目前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下决心进行纠治,保持了高度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项重大举措。我们相信,始终保持“四种意识”,持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党群关系一定会有新的改善和发展,党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一定会有新的巩固和加强。

  深刻认识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在执政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脱离群众的可能性增加了:执政后,党员干部行使着公共权力,掌握着公共资源,容易高高在上,而脱离群众的严重危害又不像执政前那么直接和立即显现,密切联系群众的外在压力大为减弱,内在动力有所松懈,而看不到这种危险是最大的危险。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显著改善,各种诱惑明显增多,一些党员干部就容易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迷失方向,甚至陷入腐败变质的泥潭。随着党员数量规模日趋扩大,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也日趋增多,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令人震惊、发人深省。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进而,将使执政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丧失执政地位,改变政权颜色。

  全面把握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优势和危险总是相伴而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党的十八大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条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很有深意、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我们要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来化解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使传统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强势,彰显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和勇气智慧。一是树立和践行群众观点,切实打牢这一根本基础。要解决好对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经常自问和切实搞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强化对群众的鱼水、血肉之情和尊重、敬畏之心,自觉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始终扭住这一根本环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本质要求。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减租减息”、“收复失地”,从“翻身解放”到“保家卫国”,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充分反映了对群众利益的关注和维护。这是我们党能够充分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原因。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如果红利没有惠及百姓,就会失去支持和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但如果损害群众权益“硬发展”就没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但是回避矛盾、消极守成,就更加容易引起或加剧不稳定。只有坚持贯彻好群众路线,改革就会赢得广泛支持,发展就会具有强大动力,稳定就具有深厚基础。三是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继承发展这一根本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所在。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群众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要注重转变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注重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渠道、创新方法,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把发扬民主与依法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来;注重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完善制度机制,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矛盾问题调处机制等,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注重惩防并举,贯彻求真、认真、较真的精神,对于严重脱离群众、违反纪律、触犯法律的严惩不贷。我们坚持,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群众路线将得到更好的贯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