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发布日期:2014/3/25 来源:求是理论网-《中国教育报》

马德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制度形成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党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注重把实践探索的经验上升为理论高度,又注重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去指导实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对于坚定“三个自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主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道路与制度,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主旨。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江泽民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胡锦涛强调,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进一步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主旨还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大众立场,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注重经验总结的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制度形成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党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阶段性成果都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党的十三大报告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如此丰硕的理论成果,应归功于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大都在对过去体制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改革目标,部署下一步的改革任务,蕴含着理论认识上的突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改革的基本经验,确定了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的路线图。

  发挥理论创新的引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制度改革、道路开辟过程中,我们党注意发挥创新理论成果的先导作用,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从时间维度看,实事求是要求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必须随着时代变化、实践发展、科学进步而不断进化,即与时俱进;从空间维度看,实事求是要求普遍性的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因而做到了思想继承性与理论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道路的开辟与拓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事业新局面的开创,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每一重大创新、实践上的每一重大进展、体制上的每一重大突破,都是贯彻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结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只有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胜利发展。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