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布日期:2011/4/1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董海林

      内容摘要: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新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必须系统的、科学的推进党的建设,科学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切实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完善科学制度保障、运用科学方法推进,以科学化的领导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创先争优  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两个注重,一是注重在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二是注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可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和实现的重要目标。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新要求   

      “科学化”的实质,是对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科学化水平”,体现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及其能力和程度。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如围绕中心任务抓党建的规律、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规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规律等等。把握规律并使其能够在党的一系列原则、制度、程序和方法方面发挥作用,是体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党必须深刻洞察和全面把握自身建设规律,随着党的建设内容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完善科学制度保障,运用科学方法推进,从而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在我们党领导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   

      首先,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党的建设也要随之提高科学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在党建这个领域如何适应?如何围绕中心抓党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使之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相促进,这就是提出“党建科学化”的来源。   

      其次,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就党的建设而言,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意味着党的执政使命更为重大和应有更严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跟上时代潮流并不是党的目标,走在时代前列才是党的本色,否则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以经常性工作促进先进性建设,以先进性建设促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所以说,提出党建科学化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课题。   

      二、必须系统地科学地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推进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创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科学认识党的历史方位,切实加强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和科学方法推进。   

      科学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充分认识和把握两大转变和四大考验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结合的产物,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科学的理论是指引这个集体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的一面旗帜。我们今天遇到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源化、信息社会化,前人都未曾遇到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就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实现理论指导的科学化,理论武装的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完善科学制度保障。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制度要能构成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称之为科学。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加强制度建设,并对制度建设问题很有创见。他有一句名言: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这里的好或者不好,指的就是制度的质量。一个科学的制度应该具有原则性,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是原则性与操作性的相互补充;应该具有单项性又注重系统性,是单项性与系统性的关联互证;应该具有实体性又注重程序性,是实体性与程序性的有机统一;应该具有形式性又注重实效性,是形式与实效的完美结合;应该具有针对性又注重根源性,是治标与治本的相辅相成。党的制度可以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层面。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在党的制度体系中位居头领地位,其它制度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维护了其根本精神,体现了其基本要求。用基本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就是要以民主集中制为指导,健全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功能,增强制度权威。   

      运用科学方法推进。方法问题至关重要。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工作比喻成过河,把方法比喻成桥和船,这就说明了方法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按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可以把方法分为普遍方法和特殊方法。普遍方法是我们党在历史上运用过,现在正在运用,将来也能运用的方法。比如说思想教育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民主集中制的方法等。特殊方法是指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运用的方法。比如党的历史上曾经搞过的“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的特殊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只能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去进行创新。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方法又分为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思想方法是影响我们思考问题、进行决策的根本方法,工作方法是指导我们党建工作的具体方法。比如说整顿作风、学习教育、社会调查、典型示范等等,就是具体的工作方法。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看,我们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现代的科学方法。比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对干部的政绩、群众满意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好党建网站,建设远程教育网络,把握社情民意,在反腐倡廉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收集和监督制约机制等。   

      三、以科学化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也要实现科学化,要统筹配套做好六项工作。   

      理论武装。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理论的先进性。我们党是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行动的一个政党。每一次理论创新,既是在实践中总结和形成的,又是指导新的实践的强大动力和指导思想。一个创新理论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一大”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抓理论武装必须强调两点,一是要解放思想。 思想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保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的解放思想。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还要创新学习方式、健全学习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制度建设。科学化的主要特点就是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当在认识规律和推进创新中形成科学的制度机制。要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制度更带有根本性,抓制度建设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转变。要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大的方面靠法,小的方面靠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组织强化。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做出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和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健全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是青年的引路人、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动力。特别是大中专院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喜闻乐见、具有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典型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树立自古就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注重树立英雄模范人物,每一个英雄模范人物都是一面旗帜,都给我们树立了学习追赶的榜样。他们是新中国创建和发展的见证,也是一个个清晰可见的、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的中华民族之“脊梁”。无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如董存瑞、雷锋、王进喜、任长霞,王彦生等英雄模范,他们都体现了时代特色,都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广大共产党员树立了光辉榜样,都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各级党组织都要善于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   

      特色活动。各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开展创先争优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体现工作特点、岗位特点和党员特点的专项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要全面展示和宣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成就和英雄模范,唱响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科学发展好、和谐社会好的主旋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活跃起来,使党员的精神振奋起来,使群众的人生快乐起来。   

(作者系邯郸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