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的“如皋样本”

发布日期:2011/3/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论坛》

   【调研背景】   

      近期,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创先争优”一词也成为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何谓创先争优活动?简单讲就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为什么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关键就在于,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深入,必将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面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及要求,各地纷纷作出积极的探索,涌现出了诸如“六比六创”、“四联四建”等不少创新做法,推动创先争优向纵深发展。而在诸多的创新之中,江苏如皋以其“信息化建设激活基层党建‘细胞’活力”、“大学生村官从‘村村有’到‘村村优’”等诸多亮点成为这股创先争优热潮中的“佼佼者”。与其他地方实践相比,如皋的创先争优活动有何“过人”的特色及特点?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了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农业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等8位国内知名专家成立专题调研组奔赴如皋,深刻总结如皋创先争优实践背后蕴含的成功底蕴,以期能对全国范围内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发展,对如火如荼的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亮点一:信息化建设激活基层党建“细胞”活力   

      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创新设置模式上,还体现在能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使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现代化。如皋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作创新,拓宽了党建工作领域,在江苏省率先推出“党建•新农村频道”、“如皋党建手机报(彩信版)”、“远程教育‘网上村村通’工程”,有效推进“数字党建”进程,积极搭建基层党务工作公开新平台。开通的党建•新农村频道,包括《党建要闻》、《时代先锋》……《聚焦新农村》等12个栏目,适应了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弥补了远教站点、手机报、网站等既有宣传媒体的局限和不足,在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大突破。   

      调研者说: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搞好自身建设,是当前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应该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形态向扁平化、高效、低成本转变,如皋基层党建工作积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适用于信息化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模式、工作方式的流程再造,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实时性、共享性、互动性、公开性、公正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亮点二:这里的群众不是怕搬迁而是抢着搬迁   

      创先争优,凝聚民心是关键,更是基础。伴随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全国各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推进。“拆迁大戏”也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眼球,但如皋的创新实践以“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为抓手,走出一条“三化”互动、城乡一体,统筹推动、共建共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如皋市在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推行“安置房建设、拆迁补偿、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建好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再进行搬迁。对被征地农民给予燃气补贴和远距离耕作补助,对弱势群体制定优抚政策,建立了失房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做到“失房不失居,失地不失业,收入有保障,生活有提高”,真正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实践体会:我们去年拆迁了8000户群众,没有一位群众不满意,现在我停下来不搬迁反而群众会埋怨我,现在群众不是“逼上楼”而是“要上楼”——如皋港区长江镇党委书记吴志华   

      调研者说:不管是在调研,还是座谈中,在如皋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最好的政绩就是为民办实事”。什么样的党组织才算先进的党组织?什么样的党员才算优秀的共产党员?全国各地可能标准有很多种,但归结起来,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党组织,才有资格称得上先进的党组织;只有甘愿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牢记人民重托,踏实为群众干事服务的“老实人”,才算优秀的共产党员。如皋的宝贵经验值得身处“暴力拆迁”舆论漩涡下的某些基层政府反思。   

      亮点三:大学生村官从“村村有”到“村村优”   

      江苏省如皋市自2007 年以来,先后招录了423名大学生村官,全市347个村(社区)实现了大学生“村官”“村村有”。在此基础上,如皋着力探索递进式培养模式,打造出大学生“村官”“村村优”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中,有76 人被列为科级党政后备干部,39人被录用为机关公务员,125人被列为村(社区)“一把手”后备人才,24 人成功当选村(社区)两委 “一把手”,10人被提拔进入市镇机关领导班子,初步建立了一条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如皋“实现村村有,打造村村优”的成功经验,被外界誉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如皋模式”。   

      调研者说:一些地方有的长期借用大学生村官在市镇机关,从而使“村官”失去了内在意义,有的甚至把大学生村官当成镇村联络员、台帐记录员来使用,存在着浪费人才的现象。如何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是县级党委及组织部亟待解决的难题。实施“村村优”工程,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创先争优,对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指示要求,不断放大大学生“村官”的“鲶鱼效应”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   

      亮点四:领导点评点到点子上、评到心坎上   

      李源潮同志指出,党员公开承诺是前提,领导公开点评是重点,群众公开评议是关键,组织公开结果是动力。如皋市坚持突出点评重点,创新点评方式,通过“面对面”找准重点,“心贴心”开展点评,“手牵手”推进创争,“肩并肩”抓好整改,推动了领导点评工作的全面高效落实。活动以来,如皋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率先垂范,带头点评,各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全面推进,全市已开展领导点评6800多人次,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6万多名党员全部接受了点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实践体会:我们认识到,开展领导点评,是突出工作重点、提升践诺成效的重要方式;是坚持“从上看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抓手;是激发创争热情、实现跨江争强的重要途径——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   

      调研者说:领导点评是中央规定的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四个基本方式之一。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纷纷开展领导点评活动。但一些地方在活动中留死角、留空白,走形式、走过场。而如皋市委坚持把开展领导点评与推进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以点评促工作落实,以工作业绩展现点评成效,把领导点评作为推进创先争优的“航标灯”,作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加速器”,突出点评重点,创新点评方式,强化典型引领,注重整改提高,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   

      亮点五:“一线工作法”焕发群众工作新生   

      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的工作基础,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如皋市始终如一地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创造、作风在一线考评,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以“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市委办的“书记大接访”、市政府办的“民情直通车”、纪检系统的“常委集中下访”、组织系统的“组织部长下基层”、农委系统的“农技专家驻点兴园”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市、镇、村三级为民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探索建立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机制、社会矛盾“现场处置”机制、“四议两公开”“一线督导”机制等,这些做法既整合了人力物力、锻炼了干部队伍,又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实践体会:推进“一线工作法”,是从方式方法上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创新——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辉   

      调研者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法宝。但是在一些地方,一种不愿到一线工作、不愿下基层锤炼的倾向在机关干部中有所抬头。基层一线日益成为不同群体利益和矛盾的汇聚点,传统社会管理手段和领导工作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如皋市围绕基层一线这个宝贵资源,联系实际,创新思维,变侧重思想教育为制度安排,探索建立联系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使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真正使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在工作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调研总评:   

      横向对比其他地方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如皋通过创先争优进行的大量创新,既在功夫内,又在功夫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出现了亮点“百花竞放”的大好局面,而前面所总结的五大亮点也仅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一小部分。创先争优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开展创先争优不能就活动搞活动,就党建抓党建。而如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中心工作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民生工作等各方面工作都整合到创先争优这一平台,最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让创先争优永远都在“进行时”。   

      实践体会:   

      基层党建工作应该主动适应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信息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有利于新型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党政干部培养链的形成,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有力保证——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辉   

      全国创先争优案例   

建一个支部,富一方百姓   

      合川区,重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示范区。合川抓住这一契机,提出“党建集结产业、产业激活党建”的理念,围绕“建立一个支部,促进一个产业,激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以城乡统筹为基点,创新设置产业党组织133个,聚集党员1.1万名,覆盖农户9.8万户,扭转了基层党组织因设置模式不适应经济发展而难以发挥其作用的局面。   

      “三三制”,农村新“引擎”   

      湖北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发展的秘诀,得益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2009年,湖北省谷城县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了“三三制”模式,即在组织构架上实施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三位一体”,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使村党组织、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优化融合为一个整体。   

创新载体引领方向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乡镇、农村党组织以“致富带富先锋行,共建绿城新农村”为主题,围绕“旅游兴村、文化强村、产业活村、和谐建村”这一发展思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机关各党组织与37个村结对,深入开展“双联双帮”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资源丰富的优势。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