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需调整三个系列的关系

发布日期:2007/11/20 来源:学说连线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和谐的多元社会,意味有着一种宽容的社会政治文化,意味着一部分矛盾冲突的因素之间最终达成均衡和共生状态,这是现代政治文明所致力于的目标。

    现代政治需要调整三个系列的关系,即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社会各阶层以及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各种价值观念取向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要达到和谐均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关系双方的力量和博弈结果的完全平等,而是指一种相对的平衡。

     (一)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现代政治文明致力于打造一个有限政府,不过,这不是唯一目标,有限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必须是高效、廉洁、公正并有着卓越的执政能力的。由于限制了政府的权力,给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公民社会与政府同样是现代政治中的重要角色,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民社会是政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公民社会中,既要有具有现代政治理性和道德的公民,又要能够生长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在有限政府退出的那部分社会管理空间,充分施展各自的才能,并对政府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根据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想使国家快速发展,顺利地通过现代化的变革时期,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政府有充足的能力,领导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其二,公民社会健康地孕育成长,内部充满生机和活力,公民社会与政府处于力量相对均衡地发展态势;其三,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相互给予充分的政治信任。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政府能力的强弱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对于英、法、美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来讲,现代化的因素孕生于社会内部,先有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的发展,进而引发了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西方国家的现代政府在早期是“守夜人”式的小政府,后期由于社会需要,政府及其权力开始不断扩张膨胀,现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取向,大政府小政府的问题是有争论的。不过,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即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早期,现代政府尚未建立之际,首先历经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强大的国家权力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扫清了障碍。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社会内部未曾孕育现代的种子,变革的压力来自外部,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无论是扫清传统的障碍,还是追赶发达国家,带领国家走出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都必须有强大的政府力量作为支撑;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繁荣文化,都需要政府的策划和推动。政府还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充当规则制定者、仲裁者以及权利保护者的角色,调和与整合社会多元的利益价值。打造有限政府,虽然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但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政府的执政能力,只不过,它对
政府的执政艺术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民社会和政府的关系中,应当存在一个拥有强大执政能力的政府。

    但是,政府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动,不应干涉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权利,政府的力量是要表现在积极推进社会的发展,而非制约社会自身的活力和创造性。社会利益是多元的,社会价值是多元的,这些利益和价值都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政府只是这多元中的一元,这决定了政府必须是有限的。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中,强大的政府不应当对应一个萎缩的社会,尽管中国的社会在现代化开始时是被动的,不过,可以看到,随着政府放权以及给予公民社会更广阔的生长空间,其自身的活力正在不断地被焕发出来。而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以及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发展进程中来,结果是社会分担了政府建设现代化的重担,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事实证明,的确有一些现代化的任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是政府不适合也无力承担的。因此,政府对于公民社会的成长,应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和谐关系中的关键的一点就是彼此的信任。在现今阶段,彼此充分的信任关系还未曾完全建立起来。一方面,严重的腐败问题,让公民对政府官员的品质产生疑虑,众多的社会问题也让公民对政府的能力产生疑问,而且,在改革的时代,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了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与其它利益发生冲突;在另一方面,政府可能对公民社会的力量壮大心存顾虑,认为其可能对政权产生威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政治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政府的形象和能力将逐步完善,而公民社会也将在国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社会各阶层以及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根据最新的社会学研究,目前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初具雏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这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其他研究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分歧只能是细节上的,不能否认的是,20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是剧烈的,而且,各阶层从改革开放中的获益与牺牲是不平等的。

    分层即意味着不平等,现代文明并不能根治社会不平等,但是,现代文明的确力争从其他方面寻求补救,并确立了其正义、公平的标准。现代政府必须遵循公正的原则,调节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阶层并不是唯一的利益群体,在前面的部分,已经提到了诸多的既得利益集团,包括行业、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都有各自特殊的利益,而大多数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微妙,有的原本就是政府部门,有的在传统的体制中属于政府权力的延伸机构,目前也行使着半行政化的职能,它们是社会上的强势群体,因此,它们与公众的利益关系更要处理好,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社会不公,更因为它们与政府的微妙关系,会进而影响到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为使各个利益群体和谐共存于一个政治社会之中,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医疗、教育、失业、养老保障,这既是对人的基本生存权的尊重,又可以防范社会风险;第二,宪法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尽可能让这些权利落到实处。尤其是每个人表达争取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政府应当为公民提供制度性的通畅的表达渠道;第三,政府廉洁公正,中立地处理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利益矛盾;第四,政府在做出重大政策决策时,如涉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应充分论证,倾听各个利益群体的呼声;第五,要建立良好规范的处理社会冲突的机制;第六,进一步完善各种体制改革,捋顺各种政治关系,堵塞利益集团利用国家牟利的渠道。

    (三)各种价值观念取向之间的关系。

    纵观现代政治社会文明的进步,可以发现有两条价值发展的主线:一条线上的终极价值目标是“自由”,首先,公民的被动权利(被动自由)获得了保障,随后,公民的积极自由,即参与政治的自由、参与社会管理的自由和参与经济管理的自由不断扩展,但是这种积极自由的限度目前在每个国家是不同的,在优先权上也与其他价值存在竞争,经常可能要让位于其他价值;另一条线上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平等”,一个国家中不断有政治边缘群体获得公民权利和国民待遇,即上面所说的“自由”,这些边缘群体曾经由于各种理由受到歧视。

    除了这两个基本的现代政治文明所追逐的价值之外,现代社会的政府和公民还要兼顾诸多的价值原则。现代社会容纳多元的价值观念,也往往让政府面临价值选择的困境,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有时候代价是巨大的。还有一些时候,并不存在价值冲突,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有的价值未能进入我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经济成为政府主要目标,很多其他的东西被忽视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恶化问题、国民健康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社会公正问题等等,有专家警告说,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被抵消。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康、文明、发达的标准是全方位的,但是,还有很多价值等待我们去确认,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政府来讲,拥有全面、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也会给政府决策带来困扰,因为各种价值常常难以兼顾。在发展与环境、效率与公平、经济与文化保护等各种价值之间徘徊是很正常的,做出决定并不容易,关键在于有科学的决策体制。专家认为,我们需要在决策的程序中加入伦理价值评估,充分论证决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社会后果和自然生态后果,同时,还应该鼓励持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公众积极表达他们的意见。总之,尽管有取舍,在过程中却要给予各种价值同等的重视,这时决策民主化的体现。

    调整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构建平衡的价值观念系统,不仅有利于社会平衡地向前发展,而且,事实上,这也同样是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公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有时候,人的价值观不是由他的社会地位或者他的利益关系决定的,而是由他的社会认知决定的,所以才会有人牺牲个人利益追求公益。因此,在一个社会中,人群不仅以社会阶层和利益归属划分,还以价值取向划分,调节各价值群体的关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是相当重要的。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道路是漫长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改革只是先导,还有多重的社会、政治关系需要调整。世界与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自由与平等、生存发展权与其他权利等这一系列的价值,绝非是二元对立的。当然,它们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在未来政治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中,中国都将面临着多重价值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部分的牺牲和舍弃,没有人可以预先决定价值间的排序,一切都将在实践中去探索。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