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山同志在考试院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这是中心组第二次组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次学习主要是传达精神,江院长代表党委对学习提出了要求。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大家都按照六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教育考试工作的实际,思考了一些问题,今天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中研讨交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路厅长组织厅班子成员和处以上干部,先后学习了三次,每次都是路厅长带头讲学习体会,并对学习提出要求,这说明厅党组对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高度重视。按照厅党组对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的安排,我想就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讲一点粗浅认识。

    我们党历来重视全党的学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时期,党总把学习和教育干部放在突出地位。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我们队伍素质的提高,都同我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分不开。当前,我们的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既有我们的工作举措得当而促进事业发展的经验,也有因工作失误而造成事业发展损失的教训。因此,加强学习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迫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就教育考试来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发挥考试的科学导向作用,在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完善,考试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对考试的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们的工作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管理意识强而服务意识弱、行政意识强而法律意识弱、主观意识强而专业意识弱的倾向,各项管理和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离专业化考试机构还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创新拔尖人才。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对教育考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使得考生群体日益扩大,考试类型日益增多,教育考试工作必须适应新的需要;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定位、考试方式、评价手段、自学考试等实行重大变革。世贸框架下的教育服务贸易今年是最后一年试验期,明年全面放开,我们不仅面临国外考试文化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将面临国内考试机构的竞争。从我们内部来讲,考务管理、考风考纪建设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和漏洞,管理队伍很多方面还不适应,考试安全受到威胁。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学习是全面的、系统的,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要从总体上领会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钻研和理解,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何学的意义所在。

    当前学什么?按照厅党组的要求,重点是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全院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同中央保持一致,保证政令畅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做出全面部署,显示了我们党非凡的执政能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时,就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五个统筹实现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把它作为全党要不断提高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之一。去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六中全会的这一概括,充分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看,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是继承和发扬;从现实依据看,是党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判断的结果。中央分析,国际上看,我们面临四大压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长期占优势的压力,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的压力,以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压力。国内看,我们面临着“四大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求我们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均GDP目前已超过1700美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都有目共睹,就我们省的教育来讲,这20多年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文盲基本扫除,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入学率超过70%,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我们正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教育更是如此。六中全会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断探索,既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各方面重大关系的成功经验,也有“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20多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也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要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决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在我国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决定》还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握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是要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目前我国正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坚力量,其享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这就明确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道路、体制、动力和目的,从根本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加以推进。这个总要求,既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系。

    三是要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决定》指出,必须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选准切入点,要求我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
   
    三、完整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我们党已经把“和谐”作为奋斗目标,鲜明地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加上了一个“和谐”的定语,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决定》不仅把这作为奋斗目标,而且还列出了时间表,提出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就使得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了目标约束性,同时也有可操作性。

    《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民主法制、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社会管理、创造活力、生态环境;《决定》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等6项原则;《决定》还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5个部分,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决定》强调,要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努力,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些目标体系很多方面是新提出来的,有些比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提得更加具体。

    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它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特别强调了要发展社会事业。从1982年到现在,我们党共举行了30多次中央全会,但以社会事务为核心议题召开的中央全会,这是第一次。

    《决定》中提出的唯一的一个指标,就是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达到4%,大约需要增加1600亿,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以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用六项制度保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着重提出了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谁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贯穿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三最)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目标、任务和总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
    
    四、认真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按照《决定》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五个平衡,掌握好五个实际,落实好四项措施。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过去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政治文明不是社会主义,现在又加了一条,没有社会和谐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把过去政治、经济、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二是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和精神。三是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把握好“五个平衡”。既要看到当前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又要看到存在不少影响和谐的问题;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平正义,又不要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求和谐社会建设要从现实问题入手,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推进,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简单化。

    掌握好“五个实际”。就是从五个方面的实际出发:一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完善;四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的攻坚时期以及矛盾的凸显期;五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落实好“四项措施”。《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决定》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就是“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这16个字概括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担负的领导责任。如何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呢,决议中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办法。一是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党内和谐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和政治参与,健全下情上达的机制通道,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二是要加强基层工作;三是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四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建立惩治预防体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学习、勤思考的习惯。今天参加学习的都是负有一定责任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学习非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大家工作都很忙,下班后又有家务事,如果你真想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你是不是真正学习,从你说话、办事、写文件都可以看出来。厅办公室对我讲过几次,说考试院有的处室送的材料不敢恭维,言下之意就是你写的东西,上级精神你没认真理解,下情你没有上达。写材料不光是文字能力问题,所以必须要学习。希望我们考试院的干部能够做到理论博而能专,情况熟而又熟,文字既快又好。我们在机关工作,很难像江院长那样成为一个方面的专家,但我们的理论知识要尽量广博一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理论方面应有比较深的了解;我们虽然成天同基层打交道,掌握了大量情况,但必须提炼出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文字也就会既快又好了。希望在全院能形成这样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怎么学?大家都比我清楚,首先要读原著,六中全会《决定》你就看几个标题,能理解精神实质吗?要认真读、反复学,学习中还可以比较,为什么要提和谐社会,过去是怎么提的,现在有哪些新的提法,对这些新的提法应该怎样理解。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在学习中注意提问题,学习印象才深。你认真学,就会加深对很多问题的认识。

    要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学,我想了几个问题,既是供大家参考,也是请教各位。

    1.作为考试院职工,如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怎样以“考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考试;

    2.怎么着眼为教育全局服务,理顺关系,合理定位,顺应教育考试发展的要求,既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又要保持政令畅通;

    3.如何推进考试院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氛围,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水平;

    4.怎样加大考务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建立和完善考试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实施依法治考,确保考试安全、公平、公正;

    5.如何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规范助学管理,坚持质量和标准不动摇,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创新自学考试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6.怎样面向市场、拓展服务空间,大力发展社会考试,特别是与企业、行业、高校、部门合作,开发和培育社会需求、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考试项目,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7.如何加强教育考试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教育考试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核心竞争力;

    8.怎样营造良好的教育考试舆论环境,密切社会媒体关系,发挥社会媒体作用,办好招生考试杂志,提高教育考试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9.院办产业如何以服务教育考试为宗旨,面向市场,加快发展;

    10.如何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建设和谐考试院。

    我希望通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能力都有新的提高。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